在高原特色農業納入云南省八大重點產業之后,云南近幾年出現了大量以高原特色農業為主營業務或主要投向的企業。一時間,原本不起眼的農業,竟成為了資本競相追逐的風口。
其中,一家名為云南滇資生物產業有限公司的企業,從傳統的食糖貿易業務,切入咖啡、紅茶、野生菌等高原特色農業領域,還在謀求更大的擴張。
近日,滇資生物黨支部書記、董事長黃宇飛先生接受了云南美財智庫專訪,揭開了該公司在高原特色農業板塊的布局。
云南滇資生物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宇飛
云南美財智庫:我們了解到,滇資生物的前期是央企,現在成了100%的云南地方國。請介紹一下公司的發展史?
黃宇飛:公司的前身,是2002年成立的云南中糖發展有限公司,當時是央企中國糖業酒類集團公司在云南的食糖經營企業。
大家都知道,云南是中國第二大蔗糖產區,食糖是云南省的特色產業、優勢產業。云南中糖脫胎于央企中糖集團(中國最大的食糖流通企業),一直扎根于云南的食糖產業,擁有全國最大的食糖流通網絡,是云南省內領先的食糖流通企業。
去年11月,云南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通過股權收購本公司,將企業名稱變更為云南滇資生物產業有限公司,并將注冊資本從原來的6000萬元提高到10億元。
當然,云南資本收購云南中糖,并不僅僅是做食糖貿易,主要是為了搭建高原特色農業和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平臺,整合云南省內高原特色農業資源和生物醫藥資源。
云南美財智庫:在高原特色農業和生物醫藥產業投資領域,公司哪些具體的布局?未來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黃宇飛:從傳統的食糖貿易企業,到現在向高原特色農業和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平臺的轉變,我們現在實際上也處于初創期。
目前,在高原特色農業方面,我們投資了咖啡、滇紅茶、高端野生菌以及物流企業。生物醫藥產業還處在謀劃當中,因為云南的特色生物醫藥資源非常豐富,非常有吸引力,但這又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需要深入研究。
公司的發展,有三個階段規劃:
第一階段:我們首先以貿易切入,做大咖啡、紅茶等貿易量,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然后打造融資平臺,發掘、培育優質資產。
第二階段:以股權投資為主,建立產業基金。投資業務要占到公司業務的54%以上。當前,云南資本旗下注冊資本達10億元的昆明圣乙金和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經由滇資生物托管,作為我們的產業配套基金平臺,以實現投融一體化。
第三階段:實現上市公司資本平臺和產業基金發現培育優質資產平臺的融合。我們將打造1到2家上市公司,用優質資產獲得低成本資金,加快企業發展,另一方面使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增加其市值。這樣做,可以借助資本市場支持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和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也實現上市公司有持續的優質資產注入、壯大上市公司規模。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當然,這需要我們前期的產業投資能夠持續不斷地發掘、培育優勢產業,形成優質資產。
云南美財智庫:我們最早關注到滇資生物,是因為你們與鄭州商品交易所商談咖啡期貨。滇資生物的咖啡產業投資情況如何?為什么會想到做咖啡期貨呢?
黃宇飛:云南咖啡種植面積和咖啡產量,均占全國99%以上,占全球的2%左右。云南小??Х绕焚|優良,但咖啡企業規模都太小,整個產業從種植到加工,標準化程度都不高,不僅生產成本高,還無市場定價權,咖啡優質不優價。
自 1988 年外資咖啡企業進入云南后,即形成了一個收購慣例,即采購價格一般在美國洲際期貨交易所ICE基礎上減去 10—20 美分。也就是說,云南的咖啡豆沒有獲得與之匹配的價格。
我們知道,在咖啡產業的價值鏈中,高附加值部分是在消費端,6克現磨咖啡的價格可以賣到30元左右。云南咖農種植一畝咖啡的綜合性林下經濟收入大約是4500元,與甘蔗等農產品種植相比較而言是提高了每畝的收入,但是對于咖啡種植生產企業來說,確實處于虧損狀態。顯然,云南咖啡產業現在的價值鏈利益分布不均衡。
咖啡作為世界上僅次于原油的第二大交易量的標準化期貨,價格波動巨大,我們希望通過開通國內咖啡期貨,爭取國產咖啡的定價權,通過套期保值措施為咖啡企業提供避險渠道,重構咖啡產業價值鏈。
當前,我們與中國最大的咖啡種植企業展開合作,切入咖啡種植和銷售。在今年4月成立了云南國滇咖啡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民”的模式確??Х仍掀焚|,與專業機構合作制定云南咖啡的加工標準,未來,我們還將積極整合省內咖啡資源,將咖啡產業做大做強,為云南咖農脫貧致富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國內咖啡的定價權是中國咖啡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當前,鄭州商品交易所對咖啡期貨上市非常支持,成立了咖啡期貨課題組,進行咖啡期貨的上市調研工作。如果順利,咖啡期貨明年就可以上市。
云南美財智庫:相比云南的咖啡,云南的紅茶產業歷史更為悠久。滇資生物在滇紅茶領域有哪些布局?
黃宇飛:去年,我們與云南滇紅集團共同投資設立了云南國滇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滇紅集團是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制茶名企,是國家出口紅茶定點生產企業,經過四代的滇紅茶傳統制作技藝傳承,已經具有業內領先的種植、生產、加工工藝。
滇紅茶是英國王室的指定用茶。1986年,時任云南省省長和志強將云南省鳳慶茶廠(滇紅集團前身)生產的滇紅茶,作為國禮贈送來滇訪問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從那時起,滇紅茶就成為英國皇家的特供紅茶。
云南的企業,普遍缺乏營銷意識,雖然有很好的產品,但卻不為大眾所知。雖然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現在的商業環境,還是需要與時俱進。尤其現在,我們不僅僅是和國內品牌競爭,還要和國際品牌競爭,更要注重對品牌的塑造。比如,現在的年輕人說到紅茶,大多數不知道“滇紅”,卻知道洋品牌“立頓紅茶”,這就是我們本土的企業缺乏營銷、宣傳導致的。
我們與滇紅集團合作,成立國滇茶葉公司,不僅僅是提供資金支持,還對茶葉種植和銷售環節進行管控。滇紅集團發揮紅茶制作工藝優勢,專注于生產制造。這樣一來,雙方都能發揮自身優勢,更容易整合省內的紅茶資源,把“滇紅”品牌做大做強。
云南美財智庫:相比咖啡和紅茶,野生菌可能是一種更小眾的商鋪,滇資生物在這方面又有哪些動作呢?
黃宇飛:野生菌產業也是極具云南特色的一個產業。長期以來,以松茸為主的高端野生菌主要以出口為主,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國內消費升級,對高端食材也有巨大需求。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出現了差異化的高端超市,以及“點對點”網絡高端食品消費,比如在上海的一些高端超市里,4朵牛肝菌可以賣到200多元。
改革開放發展30多年,現在45歲以上的這一消費群體,經過多年奮斗,成為中產階級的中堅,他們對于高端純凈生態農產品的消費需求相對旺盛。如果我們能充分挖掘這一消費市場,把云南的野生菌產業作為高原特色農業來打造,抓住消費升級這個風口,將會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這個產業的問題,在于產品的標準化和加工、流通、營銷環節的短板。野生菌作為高端食材,應該由深山里的山貨向市場里的商品轉變,流通環節應該由傳統采購銷向可持續集聚發展轉變,產品應該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并且形成精品品牌、高端品牌、絕品品牌。
目前,我們成立了云南國滇菌業有限公司,準備通過資本運作,整合省內的野生菌資源,按照生產專業化、經營規?;?、產品質量標準化要求,提升產業集中度,建立標準化的加工、流通模式,并且在營銷環節發力,延長野生菌產業鏈,把野生菌真正打造為一個可持續發展優勢產業。
云南美財智庫:目前,高原特色農業是云南八大重點產業之一,很多人覺得這是云南農業的重大機遇。但要把云南的高原特色農業真正做大做強,還存在哪些難題要克服?政府好企業應該怎么做?
黃宇飛:傳統的制造業,包括新興的科技型制造業,云南與東部地方相比是不具備優勢的,但高原特色農業和生物醫藥產業,都是云南的優勢產業。
云南很多民營企業家,真的是非常熱愛這些產業,但受制于各種各樣的問題,還停留在家族企業階段。如果能夠通過資本運作的手段,將這些資源進行整合,形成產業聚合力、形成產業規模、提高生產工藝標準化程度,將使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和生物醫藥產業獲得非常大的發展潛力。
在打造好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的基礎上融合加工、旅游、特制服務,把一、二、三產業結合起來,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提高產品的綜合收益、提供產品的服務價值,才能使云南的“寶貝”賣出好價錢。
比如,我們可以把紅茶的種植、生產和第三產業的旅游產業結合起來,可以搞“紅茶+產業旅游小鎮”。炎炎夏日,江浙滬一帶的客戶到云南避暑度假,不僅可以喝紅茶,還可以到我們的茶山,去親身體驗我們的紅茶種植、生產環節,可以為他們“量身定制”自己喜歡的特色紅茶。
云南美財智庫:在云南省屬國企里,也有其他公司設立了高原特色農業投資平臺,你覺得滇資生物跟他們相比,有哪些獨有的特色?
黃:作為云南資本旗下的高原特色農業和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平臺,滇資生物主要依托云南資本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的優勢,做“聰明型和學習進取型”的高原特色農業和生物醫藥投資企業。
在具體的運營層面,我們將適度、有比例的輕資產運作作為手段,發揮產業投資平臺的功能,以股權、基金和貿易發現為方式,通過做大做強產業,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當然,我們也希望能和更多的企業合作,共同布局這一產業,聚合之力,謀發展彩云之南之高原特色農業、生物醫藥產業之大計,這樣我們就能形成合力,各自發揮優勢,避免資本重復投資產生的無序競爭和浪費,攜手走向全國、全球。